< 返回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简介
2023-09-13 15:00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前身是计算机系,成立于1996年。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和人工智能五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近1800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A类专业;2016年网络工程专业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培育)专业;2017年软件工程专业获批山东省申硕立项单位建设专业。2022年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点成为学校重点建设和培育方向。学院获批山东省天文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山东省大数据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平台以及德州市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一个市级平台。

学院现有教师6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8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人。北京师范大学张同杰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研究员被聘为天衢英才特聘教授。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发表教研论文100余篇;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市厅级教育教学奖项10余项;主持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3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50余项;省级教学比赛获奖4项、其中省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比赛获奖20余项;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高校联盟课程3门;编写教材及专著30余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始建于1996年,为校级接续培育学科,在智能理论与方法、大数据分析与知识处理、智能系统与应用3个核心研究方向上已形成40余人的稳定研究团队。2020年联合国家天文台、北京师范大学投资100余万元共建天文大数据中心;2021年联合黑马集团、德州市大数据局投资70余万元共建商务大数据中心,为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平台支撑。近年来,发表科研论文268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96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省市级课题80多项;获得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省级以上获奖2项,市厅级获奖20余项。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管理中心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2年获批校级实验室管理先进单位。中心面积3000多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800余万元。中心建设有FAST人工智能实验室、网络空间安全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系统开发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商务智能分析实验室、工业设备智能监测实验室、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室等12个专业实验室,数字黄河生态保护创新训练基地、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创新工作室和虚拟现实创新工作室3个创新创业基地以及5个计算机公共教学实验机房。另外,我院与合作办学企业联合共建新工科创新实验室、机器人科研创新实验室、网络基础实验室3个“校企专业实验室”。近三年,学院依托中心实验室,完成1400余名学生创新创业培训。

学院致力于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创新性人才,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发活力,学院通过开展学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建设工程,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建设、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以科技创新协会为平台,以学业导师制为抓手,以专业特色实验室建设为支撑,以双创活动为中心,以培训为手段”的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近年来,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蓝桥杯、中国软件杯、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等科技竞赛活动中荣获国家级奖励400余项、省级奖励700余项,学生获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80多篇,获批软件著作权10余项,创业孵化项目10余项。很多学生毕业后,或考研深造,或进入浪潮、联通、移动、新浪、小米等公司工作。

学院以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筑“一体两翼、双引擎”学科专业体系,打造“一专多能”教师队伍,建设“一生一师一项目”工程,与德州市大数据局、山东黑马集团联合共建“一学院、一中心、一基地”,强化办学特色,经过师生多年的共同努力,学院现已形成“崇德尚学、求实创新”的学习氛围,为莘莘学子营造了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