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大数据处理与理论分析是我校“十三五”重点学科,依托我校天文科学研究院,由我校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天文台的科研力量组建,致力于海量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理论研究。
建设目标:整合科研资源、打造学术团队、推进科研合作,瞄准国际前沿研究领域,打造国内一流的天文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科研平台。
团队成员:天文科学研究院院长由我校“天衢英才”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杰担任;成员包括我校客座教授、国家天文台罗阿理研究员,以及我校信息管理学院和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等学院教师。现有研究人员12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3名,讲师4名。
研究方向:
(1)天文大数据。团队以天文大数据处理与分析作切入点,依托中科院国家天文台、LAMOST望远镜和FAST望远镜,深入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和天文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研究面向大数据的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的相关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大数据技术在天文领域的应用,为天文学研究、分析与决策提供参考或工具。
(2)大样本观测数据的机器学习。依据SDSS,PANSTARR, LAMOST,GAIA,Kepler等巡天观测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发现并获得统计规律,解决近场宇宙的前沿问题。
(3)宇宙大尺度结构的数值模拟和观测分析。开展基于哈勃参量观测数据的宇宙学模型限制研究,结合理论、数值模拟和观测分析,深入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和宇宙形成及演化等基本问题。
(4)人工智能与射电天文研究。依托FAST望远镜,在脉冲星、FRB和地外文明等方面的观测研究,将人工智能方法应用于脉冲星的搜寻
(5)开发海量天文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与处理算法,建立国内一流的天文数据处理和存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