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院按照学校应用型的定位,利用各种机会多次外出参观、调研、访问,逐步开阔了视野、统一了思想,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并逐步得到实施。发挥现有学科、实验室的服务地方功能,积极培育应用型研究方向,有效发挥了服务地方的作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调整专业设置方向。
信息类专业是动手的专业,要想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必须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培养模式、培养理念出发,真正做到“开门办学、按需培养”,从源头上改变办学模式。在传统专业设置已不完全符合社会需要的情况下,我们积极探索办学思路,在专业设置上进行了改革,积极申办就业前景较好的校企联合办学专业方向。
2011年,在社会上对日软件外包人才紧缺的背景下,与山东浪潮优派科技教育有限公司、青岛东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申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外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外包)专业方向,2015届预毕业生绝大多数已经成功入职于北京、天津、上海、济南、青岛等地的软件外包企业。
2013年,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我院与青岛誉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申办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商务与物流管理外包)和会计学(金融与财务服务外包)两个新专业方向。目前我院从专业设置上已经改变了过去专业单一的状态,具备为社会培养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条件,外包方面在校学生400多人。
2014年,我院与济南俊文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D仿真)专业本科教育,培养虚拟仿真设计开发人才。
2017年,我院与青岛青软公司合作,举办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社会急需的软件设计开发人员和大数据相关从业人员。
二、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新建和改善校内实践教学环境。
自2011年以来,信息管理学院累计选派三个外包方向任课教师进行课程培训、企业兼职累计20余人次,绝大部分教师获得了“全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121工程师资认证”。每学期企业专家会到校听取教师的授课情况,并给予专业指导和教学经验的交流。
在整合原有实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新建或完善了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室、物流仿真综合实验室、SAP综合实验室等,基本建立了匹配培训体系的实验教学环境;同时,为在校服务外包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建立了相关激励机制和保障。
三、加强课程联合开发,适时引入权威认证进入课堂。
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开发:集中学校和企业的优秀师资建立课程团队,重点建设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金融服务外包、商务智能分析、软件开发几个教学团队;校企利用双方优势资源进行教学课件、实践资源、网络课程等课程资源的建设;合作编写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应用价值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系列教材。
下一步,紧密围绕数据分析与处理、电子信息、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组织科研力量,组建服务地方团队,为服务地方奠定基础。
一、组织科研力量,依托两个山东省培训机构,积极开展相关服务工作。
德州学院按照山东省商务局和服务外包协会的有关精神,在德州市商务局的支持下,积极申请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和山东省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机构。2012年获批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2014年获批山东省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机构。2012年,信息管理学院现代物流研究基地获批德州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下一步,以现代物流研究为核心,以电子商务研究人员为骨干力量,以不确定实验室、人工智能研究所等科研力量为支撑,组建服务地方数据分析与处理、电子信息与物联网、农副产品(食品)深加工团队,积极为德州市经济建设提供业务咨询及相关技术服务。
二、科研团队继续寻找服务地方的切入点。
加强与德州市发改委、商务局的联系,以校园西北角的“德州市电子商务示范园、创业孵化园”为基地,为电子商务等相关企业提供业务咨询(例如为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相关企业提供建设方案、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一定的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服务。
德州目前处于非常关键的时期:教育部组织的“蓝火计划”、百名博士生参加的“博士工作团”、《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德州的“一区四基地”的定位等等。以德州引进的教育部组织的“蓝火计划”、“博士工作团”、“大院大所”合作项目的落地为契机,寻找服务地方的切入点。
三、以“服务地方,融入德州”为宗旨,加强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
服务外包人才在实施领域服务时较为看重资质和认证的权威性。学院将积极寻求与服务外包相关技能的权威认证机构的合作,使培养的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水平能够得到较高层次的认定。如与工业部蓝桥计划达成JAVA工程师人才的认定工作;与SAP中国建立SAP-ERP人才认定的工作;与电子商务师和物流师的认证机构进行全面的合作等等。
与青软实训对接,在德州建立面向京津IT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每年为德州本地以及德州周边的北京、济南、河北等省市的企业输送高端人才,提供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