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月24日至25日,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组织全体学生开展“诚以立身,信以处世”主题班会,师生共上一堂诚信主题思政大课。通过“观、讲、辩、诺”四维联动模式,将诚信教育融入专业特色,为青年学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观:视频故事叩击心灵,唤醒诚信共鸣。班会开始,同学们一同观看抖音视频《诚信老人陈月英》。视频中,陈月英的儿子生病借了2000元,临终前恳请母亲还债,她答应了。此后,老人每日种菜、养鸡,辛苦攒钱。七年后,终于还清欠款。老人坚定的神情打动了大家,2024级李海彬感慨:“在如今充满诱惑和挑战的时代,像陈月英老人这样坚守诚信的品质太珍贵了,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无论何时都不能丢。”

讲:多维解读诚信内涵,筑牢思想根基。辅导员以《诚信:从千年文化到数字时代的坚守》为题开展宣讲。宣讲中,辅导员结合《论语》中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资治通鉴》中的“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等经典语句,深入阐释了诚信作为“立身之本”“天下之结”的永恒价值。同时,重点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诚信的重要论述,深入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文化传承和时代要求的高度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在学术诚信方面,辅导员详细分析了学术诚信规范,着重强调了“AI代写论文”“代码抄袭”等行为的严重后果。通过展示某高校学生因窜改实验数据被取消学位的真实案例,辅导员提醒学生们“技术无罪,失信必惩”,并借此开展警示教育,告诫学生们要时刻坚守学术诚信底线,维护自身和学校的良好声誉。

辩:AI时代诚信边界,思辨碰撞火花。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AI大模型与学术诚信的博弈”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一方认为“AI只是工具,诚信的主体永远是人”,强调技术本身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使用者的道德和责任;另一方则质疑“过度依赖AI是否构成变相的学术不端”,引发大家对“合理使用”标准的深入思考。这场讨论让同学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在利用技术提升效率的同时坚守学术诚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诺:AI共创诚信公约,誓言落地有声。在班会的高潮环节,全体同学积极参与,以“提示词”的形式贡献自己的智慧。借助先进的AI平台“DeepSeek”,一份饱含深意的《班级诚信誓词》实时生成:“我愿以诚信立身之本,言行一致,信守承诺;尊重规则,担当责任;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全体同学庄严肃立,右手握拳,郑重地宣读誓词,誓言声声入耳,诚信之心铭记于心。这份融合了专业语言与诚信精神的公约,不仅承载着同学们对诚信的坚定承诺,更将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被永久铭刻于班级档案之中,化作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着每一位同学在未来的学业与生活中,始终坚守诚信的底线,践行诚信的誓言,让诚信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宝贵品质。
本次班会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交融、价值引领与专业教育结合,让诚信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指南。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后续将开展“学术原创力提升工作坊”系列活动,持续深化教育成效。
(作者:曹士波;审核人:王付山、武兵)